top of page

觀察的藝術

觀察的藝術

引言


瑪麗亞‧蒙特梭利曾說:“孩子本身能夠向我們展現人類心靈之謎。但為了要能夠接收到這訊息,成人必須停下腳步,活在當下。唯有將自己完全淨空,才能真正『看』清眼前的孩子。”蒙氏教育的出現源自於“觀察”,這是精髓所在。



A. 觀察是什麼?


要掌握觀察,必先明白究竟觀察是什麼。觀察,即要探索及發現孩子一舉一動的背後涵義。


觀察是對目標人物行為思維過程的描述、解釋及預測。要成為一位專業的蒙氏教師,必先學會怎樣觀察。這是老師向孩子學習的起步,當觀察孩子行為時,老師們都像是能與孩子心靈交流一般,他們應享受這個奇妙過程。觀察是基礎教育的基礎,教育的基礎是幼稚教育,而幼稚教育的基礎在於觀察,只有看得明白一個孩子,才能與其溝通。


觀其行,聽其言,不但要看孩子行為,也要嘗試在他們建立語言系統之前,理解孩子的語言。觀其外,思其內,當觀察一個人的行為時,要嘗試代入其角色思考其心理。觀察是老師細心發現、產生思維、進行研究的開始。觀察是理論內化成思考過程的方法,當觀察到孩子的特定行為,觀察員自然連結所學過的理論,在理論層面尋求答案,實踐在真實環境中。所以,觀察是務實的前線工作,也是實證科學的基石。


“觀察”等同於“見證”,觀察的同時,也是在親眼見證孩子的成長。


B. 觀察的定義


“觀察”二字可分為狹義及廣義。“觀”一字,有宏觀的含義,以親眼用科學及客觀的視覺輸入外顯行為的廣泛及詳盡資料以“察”出“觀”的內容。




C. 觀察的意義


《今日幼稚教育》 (George S. Morrison, 1995) 寫道:“(觀察是)收集無法從面談和紙筆測驗中得到的資料。”究竟觀察能找出什麼?


●觀察可發現“真相”。用科學解釋及實在地應用其結果,以確保發展、預防問題及障礙兒童出現為大前提,及早在0 – 3 歲內發現,讓成人用“行為環境教育”的方法來協助。


●觀察可向家長描述、解釋及預測其結果,讓他們可以深層理解人類早期階段,令家庭生活和諧。


觀察以“人本”,以人待人,利用及善用人類基本本能作工具,返璞歸真,以人類應有的原始狀態去對待孩子當前的原始狀態,從而協調他們之間正常化的互動。這不涉及科技,而是科學。用自然的本質、教育的方向去觀察外顯行為動作,探求背後的內隱心理問題,揭示“行為環境教育”的深層意義及影響,借此提升成人對待孩子的層次,明白行為動作是跟孩子溝通及瞭解孩子(人類原始行為)的積極前進方法。


瑪麗亞‧蒙特梭利在著作《吸收性心智》中說:“我們需要一個專職翻譯兒童及其行為的傳譯員,透過他的傳譯去瞭解孩童的心智……這名傳譯員點燃了孩子的希望,當全世界都將孩子拒之門外,只有這名傳譯員向他開放探索之門。”



觀察的前瞻

幼教先鋒將會是觀察員,而非教師。觀察是蒙特梭利教育的根,沒有觀察的出現,就沒有蒙特梭利教育的出現,所以訓練觀察員是蒙氏培訓的重點。


“能夠點亮一所『真正』的蒙特梭利學校,只有一個元素——觀察。”

——嘉芙蓮‧麥克塔馬尼

《蒙教之道:寓教於樂的省思》


劉詠思撰於2012年12月



注:「」是中文的引號,用於在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話、成語、格言、詩詞、音譯詞及特定稱謂等,也用於表示強調。如今我們常用的引號是從西方傳入中國的。


1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文章: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