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Daisy Lau

紀念恩師——我的幼教際遇


紀念恩師

— —

我的幼教際遇

 

學生說我這個過程,好像一個故事,是一個不平凡的故事。今天老師節,懷念我的恩師,在此分享我與蒙特梭利結緣的過程。願各位老師都能遇上美好的一切!


童年預備


獨立能力


家父有十三個兄弟姊妹,家父排行第六。我九歲時,他因血癌去世。剩下比我小兩歲的妹妹及只有27歲的年青母親。因為我媽十八歲就把我生出來了!兒時與媽一起去菜市場,那些豬肉叔叔、賣菜阿姨都向我說:你那麼乖,與家姐一起幫媽買菜!我無語!至十三歲時,我已經知道不能只依賴媽媽賺錢過活,大膽去當小學生補習老師、在家裡穿珠仔、做膠花,賺錢養活自己。還有錢剩下來給媽媽買菜,當時的感覺就是——自己長大了!就是父親對我說的一句遺言「要把媽媽與妹妹照顧好!」把我的獨立思想及能力喚醒了!


混齡生活


由於父親兄弟姊妹眾多,生了一群孩子,而我這一代的成員有些不在香港,我算是香港的劉家大姐。從小到大,我都是在「超級混齡班」長大。由於我們與奶奶同住,家族人每週末都會到我家見見「老佛爺」,各人都帶著孩子來熱鬧一番。一生人能生養十三個孩子,在當時香港被日本攻打三年零八個月的戰爭時期,真的不簡單!所以,我一直敬重前人。由於我是大姐,照顧孩子就是我的責任。設計遊戲、準備自製玩具材料、佈置遊戲環境,思考每個細節能否適合不同年齡層的表弟妹,我都一手包辦。因為所有大人,都打麻將耍樂去了!可能就是這個過程,我習慣了思考孩子的興趣喜好、動作行為、感受反應和能力限制。在沒有「師父」指導、自由摸索、多年執行下,雖然產生了很多思想,認知了一些模式,但,始終都想尋找其中的理據。


吸收心智


從父親生病開始,我每天陪伴母親帶飯菜到醫院,足足有三年。可能是吸收性心智作祟,我自學偷師觀察醫生護士與病人做的日常工作。漸漸看得明白病歷表格、不同的測溫法(口測、肛測、腋測)、用血壓計、包紮傷口、更換病床被鋪的每一步驟,我都瞭若指掌。由於當時家境貧窮,中學完了必須打工賺錢。但,我又喜歡讀書,不甘心沒有再上學的機會。我便利用三年在醫院「偷師」經驗,修讀救傷隊的課程,十八歲取得了急救員資格證,報考護士學校。當時入讀護士學校,是帶薪上學。還記得,當時面試時,大風箏(因當時香港護士長服飾採用英式風格,護士長頭上戴著大白布護士帽,我們稱她為大風箏)問「我們為何要接受你?」我竟然大膽回答「你們不收我,就是醫院的損失!」現在回想起來,我太無禮了!雖然每次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不過在醫院實習不到兩年,便遇到了不幸事故,令當時二十歲的我大受打擊。每天穿起那套護士制服都要大哭後,才能進病房,我知道我要離開了!




遇見Montessori


律政生活


由於家裡不能一天沒收入,我立馬就到勞工處,先隨便找份工作,機緣巧合,當上了律師行前臺服務員。就這樣,做了十五年法律界工作。香港剛遇著經濟蓬勃發展的二十年,我需要學習處理不同案件、商業合約、樓宇買賣、大手交易、民事刑事的案件,總之就是「不容選擇」,什麼都要學懂。就是因為這個過程,所以律師行內的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事情,我都瞭若指掌。幸獲律師們的賞識,推薦我到香港大學修讀法律課程,又用當時很前衛的遠距離學習方式,取得了管理學位元,最終成為了法律行政員。那時,我擅長的就是把複雜的法律概念及打官司的程式,解釋清楚給平民百姓理解。這就是律師都最不願意做的,所以全由我來負責。幸獲律師及師爺們的教導,又不停要我練習,學懂觀察委託者的動作姿勢、面部表情、說話語氣、案件的程式邏輯等,全部都是瞭解人和事的線索。官司的成敗,都依靠著作為仲介人或調解人的適當用詞、表達能力及溝通技巧。在莊嚴的法庭上,往往時間有限,反應要快,大腦忙碌思考,不容許說錯一個字。十多年律政生活,雖然豐富,但疲累不堪。直至懷孕,終於有藉口離職。


被動移民


民事律師老闆的朋友,剛轉做移民律師,他需要找白老鼠,試一試加拿大的移民手續過程。當時剛剛走進任老闆的辦公室,老闆問我有沒有護照在身,有沒有親戚在加拿大。剛好那天我有護照在身,我也有姑媽在加拿大。天意作弄,剛好法律人員可獲得職業項取得滿分。結果,前後不到三個月,竟然移民簽證批出。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我,當時還沒有勇氣向家人說。


異地生活


懷著兒子時,我開始思考什麼是教育。一天,到了深圳書城,尋找嬰幼稚教育書籍,買了二十多本,打算自學。因為有親戚在溫哥華,而加拿大是一個非常適合孩子生活的地方,直至兒子十個月大時,決定到加拿大嘗試生活。多次開著車在街上,都發現各社區都有幼稚園寫著 Montessori 這個字。這個字陌生、又熟悉,好像在那裡看見過。回家打開藏著二十多本育兒書籍的箱子,找來了一本《童年的秘密》。可能有醫護基礎,易生共鳴,三天看完,鬼斧神工的醫教合一啊。


上圖:劉老師與香港兒童發展專科醫生林惠芬

到上海講學時遊玩拍攝


結緣蒙氏


蒙氏緣分


翌日,讀報看到蒙特梭利培訓中心招收學員宣傳。不需思考,立即行動。在介紹會上的講員,今日好友 Ms Susan Lee 介紹完畢後,我就成為了第一位報名的學員,在2003年正式踏上蒙氏大道上。修讀週末班,平日實習,忙個不停。由於家有實驗用的小白鼠(我兒子),同學都喜歡來我家做功課。很快過了一年,獲取證書後,到了不同服務嬰幼兒非營利的社福團體作志願者工作。幸運的我,當過很多不同崗位的工作,獲益良多!同時,在加拿大我還繼續修讀其他的幼教課程,如瑞吉歐、多元智慧、感覺統合、森林教育、幼兒文學、家長教育、故事演繹、外語教授、環境設計、嬰幼營養、兒童急救、勇氣教學、嬰兒音樂、家居托育、加拿大家事法、親子閱讀、兒童心理健康、責任成人……就是在兩年內,天天都在上學。但,始終鍾情「蒙特梭利」。


偶然際遇


一次回港探親看電視節目,內容是香港人為了好好養育小狗,願意花八千港幣八小時去學習狗一生的成長需要。不知怎地,我十分生氣,立馬向蒼天問:那養育孩子呢?狗主懂得主動學習,為何家長沒有這認知?是沒有這服務?交了給保姆便是了?社會對家庭教育不作為?香港的家庭教育不奏效?一大堆問題湧現腦中!


衝動冒險


就這樣,我決定回港闖一番幼教事業。2006年在荃灣南豐中心開設了一所只有四五十平米的小小兒童之家,親自帶班,做了不足三個月,已經有約二十孩子,成績算不錯!



當時困境


觀察發現


每天與香港孩子互動過程中,感覺他們的行為認知與西方孩子存在眾多差異。同時,發現當時香港社會,存在著很多對幼兒發展的社會環境負面隱患,如下:


-九成半以上是雙職父母,早出晚歸

-絕大部分的孩子是菲律賓女傭或老人帶養

-孩子普遍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

-孩子安全感發展存在嚴重問題

-嚴重幼教小學化

-缺乏家庭教育

-社會不尊重幼教老師

-價值觀普遍扭曲,金錢比任何都重要

-普遍婦女認為,在家帶養孩子是浪費自己

-住房窄小,空間不足

-孩子沒機會接觸太陽

-不重視體能發展

-普遍幼稚園沒有戶外

目標為本,功利社會


可惜,這些障礙,今天亦然!



憐憫作祟


我知道,因為家長的錯誤認知導致孩子的行為出錯,終於忍不住而要求家長參加家長講座。當時2006年,香港人認為只是遊戲班的小老師,竟然膽敢要求家長學習,我真的有點佩服當年的我!又竟然,有數位媽媽到場聽課。說了兩小時後,她們都不願意走,要求我繼續講。但實在太累了!我那天剛剛帶完班。媽媽們竟然要求擇日再來,他們更竟然說會多帶朋友來學習,及會付我的工資及空調租金費用。對於我一個小老師來說,這是莫大的鼓勵,結果就成為了我在香港十多年所作的蒙特梭利家長教育基礎源頭。


上圖:劉老師在講家長教育課


結識師父


蒙教沙漠


當時,香港蒙特梭利教育只在西方社會存在,極少華人認識蒙特梭利,包括教育界。記得有一次,一小學校長説 “Montessori? I am sorry! What’s it?” 綜合以上的問題,當時我就知道,這條香港蒙特梭利的路極難走。


明燈指引


當局者迷,可能離開香港數年,讓我用第三者角度重看香港的教育,但有很多現況我都看不懂,應該說是不合邏輯的。像是香港教育與社會脫節?應該說是香港教育與現今科學已證實人類發展的需要脫節了。思前想後,在我迷惘之際,突然出現引路明燈——已故陳淑安院士。


天賜良緣


與教育前輩的相識確是上天賜的緣份,完全沒有刻意的安排。回想起2006年剛回流香港,完全不認識香港幼教業者,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黃毛丫頭。2007年某天,接獲當時《學前教育》雜誌的主編來電,她到了元朗錦繡花園需要採訪一位元退休教育前輩,但迷路了!錦繡五千多間小平房,比旺角更大的平原,有數百條整齊的小街,每個街口都差不多,外人常迷路。原來前輩就住在我的後街,於是由我引路帶她到前輩家門口。當時我打算離開時,前輩問:不是只有一位元記者嗎?你是誰啊?我答我是幼教老師,前輩說既然來了,進屋坐坐吧!原本記者打算只是一小時的採訪及回答預設問題,結果,前輩與我的對話持續了四個多小時,那位元記者不停的抄下我們的對話內容,形成了該篇報導。這次的採訪,被我這位不速之客干擾了!說實話,當時我根本不知道誰是「陳淑安」!


上圖:劉老師與師父陳淑安(左一)



感恩前輩


師父帶領


前輩留下了我的電話。可能老人退休了,常常要想找人談天說地,我們也有鄰居之誼,她就每週都會致電我,請我到她的家裡聽故事,起初是前輩煮咖啡給我,後來慢慢是我煮咖啡或煲湯給她。她每次的內容都是幼稚教育,當時已八十高齡的前輩滔滔不絕,中氣十足,雙目有神、手舞足動、表情豐富、聲調亢亮,完全是幼教老師的典範。每次總有聽不完的故事,我簡直覺得自己進入了幼稚教育時光隧道。前輩的記憶力十分嚇人,當我說到什麼理論或孩子的什麼行為,前輩可以立即回應道:你剛剛說的就是19XX年某某教育家說過的,但是被20XX年被誰推翻了!但我認為某某是說得對的⋯對我來說,前輩簡直就是一本幼稚教育活字典。



上圖:劉老師獲邀擔任大連廣播電視臺嘉賓


上圖:劉老師擔任論壇嘉賓



上圖:劉老師擔任論壇嘉賓

左二為陳鶴琴外孫柯小衛先生


上圖:劉老師出席會議並分享


私塾大學


前輩字字珠璣、天南地北、傳統新派、歷史當代、文學科學,對任何與教育有關的,她都能綜合分析辯解。尤其大陸及香港幼稚教育發展歷史,殖民教育政策至當時自主幼教時代的,每位教育局局長對幼稚教育的態度,都已經傳輸入了她的「超級電腦」內,她都瞭若指掌。前輩與我的溝通方式,除了我親自到他的家中學習外,她還喜歡以親筆書信與我往來,到錦繡郵政局郵寄給我,她說喜歡有記錄。我們的上兩代不喜歡用電子郵箱的。但其實她操作電子產品的能力很高,她學什麼都很快, 智慧甚高!她的草書行筆,剛勁有力,與傳統中醫師的筆法無異,起初讀起來真的有點困難,但日子有功,讀了百多封便條和書信,我已駕輕就熟了!她寄來的資料我都保存至今,有海量的幼教資料、研究報告、外國及中國國師範大學持續寄給他的材料、也有很多有個學者與前輩的溝通資料,這些所有的一切一手寶藏資料,對我的啟發甚大。裝滿了數個大紙箱,前輩的深度底蘊、豐厚經驗、切身體會,對我日後有著深遠影響。她教我的,比起全世界的大學還要多,因為這所私塾大學,只有我一位學生,有問必答。她說,她教我的有很多在大學都是不能說的「秘密」。從2007年起,就這樣她培育了我差不多七年的光景,直致2014年前輩返美與兒子們團聚養老。前輩笑說:為何那麼歡迎我到訪,是因為我可以延緩她的老人癡呆發生。而且我是你師父啊!你終於可以博士畢業了!哈哈!原來,我的舉措不只是一石二鳥,而是一舉三得。我這「入室」弟子能獲師父的厚愛,真感到三生有幸。


上圖:師父陳淑安(中間)與陳鶴琴子女


上圖:師父陳淑安(右二)

與北師大的教授前輩們

(右一為已故梁志燊教授)


上圖:師父陳淑安(前排中間)

與北師大的教授前輩們


在港使命


在港開校


直到2009年,師父鼓勵我在香港開設幼兒學校,她的想法與我一樣,目的是「利用」孩子去教育家長,從而影響社會大眾對教育的認知,再從下面影響上面。但她強調的是,一定要需要科學,因為當時的腦神經科學是剛剛冒出頭來。對的!方向完全確認後,我便與以前在律師樓工作時認識的地產代理聯絡,嘗試覓地開校。香港樓房實在太貴,到放棄之際,突然冒出了九龍塘森麻實道的招租,業主也是一位對教育有心之人。結果一拍即合,完全符合我對教育的物理環境要求——絕對自然感。結果2010年,就創辦了第一所由本土華人開設的純蒙特梭利幼兒學校。我可以說,如果沒有師父的精神支持及提攜鼓勵,我是絕不會有決心開設學校的!這個對我來說是對香港孩子的一個承擔,賣掉所有家財,真是一個不容易的決定。




上圖:劉老師在講家長教育課


一生遺憾


2010年初,師父慷慨地把她大部分珍藏的幼教書籍、教育史籍、哲學叢書、學術交流成果、榮譽獎狀、顧問聘書及她在幼教生涯所拍下的照片都放在我的書房內。後來師父的胞弟親手提字為「淑安活書室」,就這樣我就泡在師父的書室內工作了十多年。師父遺憾她一生當中從來沒有擁有過一所幼稚園,所以她把我校視為己出。當然可以,因為沒有她,是沒有我的。師父五十年幼教教學生涯,桃李滿門,香港成功的幼教前輩哪會不認識她?眾多的幼園校長也是當年她的師範學生。所以,其實師父間接擁有了全香港的幼稚園才是!


責任使命


師父吩咐,我的責任是要把「死」的書本「活」起來,我亦以此為己責。師父雖然不是持證的蒙特梭利老師,但她五、六十年代時,在美國修讀幼稚教育學時,曾經到訪很多蒙特梭利幼稚園。而蒙特梭利的《吸收性心智》,亦是師父撰寫《活動教學法》時的參照書籍之一。師父的叮囑是,不要只教育好孩子,更要教育好家長,因為家長是嬰幼兒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是第一所學校。師父常言道:教育就是分享!要把所懂的,都教懂家長。這就做到幼稚教育最終的本分。遵命!所以我花了不少精力研究「家長教育」,就是期望把師父的心願實踐出來。結果造成了進入我校的孩子,家長需要在遞交入學申請表之前完成家長教育課程,這樣的做法在香港是創先河。但一開始這個創先河,不被同僚重視,結果我威脅說:如果不這樣做,我便離去。我的堅持是對的,當時的成績,香港是有目共睹的!沒有發過什麼宣傳,家長群的口碑卻逐漸提升,帶動了香港對蒙特梭利的認知。


下列圖:1998年師父陳淑安贈送流動幼稚園(後面的小貨車載滿了幼稚教育材料)至內蒙古,與遊牧民族在一起!




下列圖:師父陳淑安牽線捐贈長春小學樓





前路漫漫,勇往直前


潛移默化


師父家裡,掛了四個大字「無為 有道」!蒙特梭利教育亦被稱為「不教的教育」。就是成人準備了一配合孩子有利的教育環境後,讓孩子與此互動,孩子便可以自在發展出應有的能力。這種屬於教育哲學的哲理,一般都很難令普羅大眾明白,唯有「做」出來,供大家細味品嘗。


感受良多


十多年的香港嬰幼教生涯,感受良多!看遍了很多的孩子遭遇、家庭問題、父母離異、老師抉擇、社會困境的各種狀況。當然,亦有鼓勵性的成果。日後有機會,再與愛看故事的老師慢慢分享。



上圖:劉老師于大連主辦的

【科學幼教:中華文化的實踐研討會】


勇往直前


皇天不負有心人!我相信天意,遵從天命,跟著教育發展去走。于2016年師父與世長辭之前,我已做了一些成績給她看!2020年年初,我不幸小中風,有六位醫生告誡我必須停下所有工作,否則六個月內出現大中風的機會甚高。所以,我不得不立即退下。幸好休養了十多個月,恢復得不錯,現在可以在網路上繼續履行師父給我的工作使命!



祝願各位教師及幼教同道,教師節快樂!大家身心健康!



注:「」是中文的引號,用於在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話、成語、格言、詩詞、音譯詞及特定稱謂等,也用於表示強調。如今我們常用的引號是從西方傳入中國的。


297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ình luận


文章: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