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Daisy Lau

從70年代以來蒙台梭利對中國大陸幼稚教育學科發展的影響

從70年代以來蒙台梭利對中國大陸幼稚教育學科發展的影響


摘要:蒙台梭利教育自20世紀以來,對全球教育產生了廣泛影響。隨著1914年《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文譯本的出現,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即傳入中國。但在20世紀前半期的中國,政治動盪、經濟落後、生活困苦,幼稚園的數量極少,蒙台梭利教育雖受到推崇,無奈不太配合當時中國國情,因而未能傳播開來。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幼教體系改革中,人們除了學習和沿用蘇聯幼稚教育模式外,不斷探討新的教學理論,使蒙台梭利教育再次受到關注。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蒙台梭利教育由理論研究為主轉向理論和實踐同時發展,促進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國幼教界的運用更是百花齊放。近年來,一些商業味濃的蒙台梭利機構,以商業化的手法經營幼稚園及培訓教師、謀取私利,導致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國幼稚園的運用與發展上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本文從歷史角度,回顧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國的引用與發展歷程,並在此基礎上,對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國幼教界重新定位,使蒙台梭利教育朝向本土化、正常化的積極發展邁進。期望本文能使業界對蒙台梭利教育有全面的認識和瞭解。同時,也為致力推動蒙台梭利教育幼教工作者提供務實的參考依據。


本文採用文獻法、觀察法、會談法、比較分析法和16年的親身經歷撰寫。


關鍵字: 蒙台梭利教育發展、本土化科學化

前言


當我們在探討世界幼稚教育發展史及現當代幼稚教育的思想與思潮之際,忽略蒙台梭利對幼稚教育的影響是不可能的。瑪利亞.蒙台梭利博士(1870—1952)被譽為在世界幼稚教育史上自福祿貝爾以來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這位義大利女醫學博士,在醫學、人類學、哲學、心理學、生物學、物理學和教育學等的綜合研究基礎上,通過吸收前人的教育思想和多年的觀察及實驗,研究創設了極具科學性的蒙台梭利教育,對當時浪漫派幼教起了衝擊。蒙台梭利教育除了興盛于歐、美一些先進國家外,同時也在亞洲國家和地區,如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地的幼教界關顧,當中不少更起了正面發展作用。


筆者認為,雖然蒙台梭利教育思想自19世紀傳播到中國以來,就不同程度影響著中國的教育發展。然而,任何一種先進的教育思想都不是僵化的,對於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融合方式。我們在學習、運用的過程中,要作深度思考,才能認真長遠落實。下面將從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國的過去、現在、將來作論述。分析歷史如何影響今天,公眾對蒙台梭利教育的態度,與現今在我國實踐的狀況及存在的難題,及對我國幼稚教育未來發展的價值及啟示四方面詳細說明。

第一節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概述


一、蒙台梭利的生平及教育思想的形成

瑪利亞•蒙台梭利 (Maria Montessori) ,於1870年出生在義大利一個小鎮,自小對數學及科學產生了興趣。1890年修讀物理、數學及自然科學並取得優異成績。1892年考入羅馬大學,修讀醫學學位。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醫學學位,她關注發展障礙兒童的學習,設計出一套科學的教育方案,並獲得巨大成功。1907年,被邀為羅馬一貧民區創辦了第一所兒童之家,對正常兒童進行教育實驗研究。她在兒童之家的研究和實踐同樣獲得了成功,並逐漸形成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系統理論。1923年獲得羅馬大學的醫學博士後,她進一步完善該教育方案並運用于正常兒童,逐漸形成了一套更完整的幼稚教育方法。自此,蒙台梭利教育法成為國際上著名的早期教育模式之一。1929年,她與兒子創立了國際蒙台梭利協會AMI(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 處理教育事務,包括老師培訓。


蒙台梭利於1952年逝世于荷蘭,她一生為教育所付出的及其表現出來的教育精神足以讓世人敬仰。蒙台梭利窮其一生皆奉獻於教育事業。

二 、蒙台梭利教育的哲學觀

蒙氏根據對幼兒的觀察,發展出一套根據生命自然發展理論的科學教育哲學觀。繼承了盧梭、斐斯塔洛齊、福祿貝爾等對自然教育的觀點,更善用科學觀察及親身與各年齡層孩子多年的互動,形成獨特嶄新的兒童觀。蒙氏提出了人類能力獲取依靠「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的出現,及嬰幼兒對環境擁有全盤收納的「吸收性心智」(Absorbent mind)現象,更提出除了「肉體胚胎」外,更擁有「精神胚胎」(Spiritual embryo)等首創理論。蒙氏認為,嬰幼兒存有著一種無意識心智,並能跟隨發展秩序成長。


蒙氏將「吸收性心智」分兩個階段來解釋:0-3歲無意識心智及3-6歲之間的有意識心智,也就是說從無意識的創造者到有意識的工作者發展歷程(Montessori,1967; 王堅紅,2002 ;魏寶貝譯,2005)。具體而言,在0-6歲時期的幼兒是透過「吸收性心智」對環境吸收一切資訊,及依靠「敏感期」驅使自己與外界互動建構自身,幼兒從外在環境吸取的,在內部進行同化、統合與調適,就如海綿般持續吸收一樣。嬰幼兒會根據敏感期所需而作出主動、自發的行為動作偏好,與外在環境互動,來達成發展的需要。成人應該為幼兒準備一個真實、正向、豐富與規律的學習環境,讓幼兒自在地透過感官向外在環境吸收。幼兒以雙手操作以發展智力,使自身獲得正常化成長,避免發展出異常偏差。


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懂得運用工具。含教育意義的具體物件,稱為教具。蒙特梭利的教具,內含錯誤更正功能,孩子自行操作時可認知錯誤的出現,這是保障其自尊心及增加自學信心而設。教具被操作產生的過程,是形而下的;而教具被操作產生的過程,是建構人類能力的載體,則是由形而上的。


蒙特梭利教育範圍包括:生活實務訓練、感覺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自然科學(地理學、動物學、植物學) 、社會文化教育及音樂和藝術教育等部分。以手作為訓練智慧的手段,必須配有富教育成分的具體物讓孩子操作互動。蒙氏均設計了各學科的教具,內設了錯誤訂正功能,可讓其發展各方面的認知及協調、秩序、專心與獨立,藉以養成自學習慣。

三、蒙台梭利教育觀

蒙特梭利以培養整全(完整)的人作為教育目的。她認為,一個完整的生命不僅只是有認知的。整全(完整)的人包括:身體的、情緒的、感覺的、認知的、心理的及精神的。


蒙特梭利教學法是根據長期的觀察而產生的。在她的專業觀察中,發現了十大事項影響著她對教育的執行:1. 敏感期;2. 吸收性心智;3. 動作有助記憶、認知、思想和學習;4. 預備教育環境: 準備可操作之工具動手;5. 自由與紀律 : 孩子喜愛秩序,借此產生安全及歸屬感。在精心設計而有秩序的環境下作自由選擇,這是一種有條件及有限制的自由,以尊重自己、別人、環境為自由原則,這樣的互動下可產生自律;6. 孩子喜愛工作、重複練習:動手參與工作或遊戲,越忙越快樂,以熟練而掌握,為再持續發展的基礎;7.偏差與正常: 人格發展基於發展需要得到滿足與否;8. 獎懲無用:外在獎賞遏抑主動性,變成物質化,難以深層發展;9. 嬰幼兒在具體環境中學習比在抽象的環境中容易,也集中多自我學習,在還未完成自身建構,社會性發展難以出現;10. 成人角色,應先做專業觀察,才執行教育,要因材施教,讓嬰幼兒發展學習能力期,獲得保障,以兒童發展需要為教育中心。老師做的是啟導,而不是教,所以稱為指導員。


蒙台梭利(Montessori)教育的目標,不單是指個體的發展,個人參與真實社會生活更是不可或缺,所以每三年一混的混齡班,可助其發展與不同齡的交往。並且,蒙特梭利學校所關注及強調的,是過程,而非結果。

四、蒙台梭利教學法

蒙台梭利教育內涵包括一個已預備的環境、兒童和教師三要素。蒙台梭利認為她的教學法有別于傳統教學法,因為傳統教學法只包括兩個要素:教師和學生,而重視教師以上對下的教導方式。但是,蒙台梭利教學法中多了第三個要素:環境,其重要性與其他兩者同等重要,或至少與教師同樣重要(許惠欣,1979)。


在蒙氏的活動教學室中的教室管理,相當依靠老師對蒙氏教育的深度理解的營運。研究蒙台梭利的著名學者斯坦丁(Standing,1984) 指出:“蒙台梭利教育體系中教師的教學藝術關鍵在於,既信奉不干預原則,又知道在何時必須干預,在什麼情況下干預到何種程度。”最後,蒙特梭利教師的責任是聯繫幼兒、環境與教具的關係。蒙特梭利教室中若無教師存在,不論其環境與教具有多麼完備,仍然無法發揮蒙特梭利教學理念的功能。


蒙台梭利教學法的精髓是給幼兒提供已準備的環境,讓幼兒自在、自發、自主發展自身,進而培養健全之人格,強調幼兒的自覺建構、自動探究、自信發現,去面對將來。

五、蒙台梭利對人類的貢獻

蒙台梭利(Montessori)一生從事兒童教育研究工作,建立了自己獨特的教育理論和方法。她堅信自己教育的主張可帶動發展和平,並堅持不懈地到各國宣傳、實踐、驗證、補充、完善自己的理論和方法。她創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是用科學的教育觀詮釋兒童發展規律,將兒童從僵化的教育當中解放出來。她認為兒童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兒童具有潛在的能力;兒童的心理發展具有階段性;兒童通過工作實現自我的發展。她還以教育推進人類社會和平、發展與進步,也曾四度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百多年後的今天,她的教育法仍被百多個國家採用,繼續影響著世界的教育發展。

第二節 蒙特梭利教育在我國發展歷史概述


一、蒙台梭利的教育在我國的早期傳入

在清末民國初期,開始有了集體的幼稚教育設施——蒙養院及幼稚園。當時是通過日本的教師將德國福祿貝爾和義大利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和方法,傳入中國。


1913年,《教育雜誌》刊登了署名志厚的《蒙台梭利女史之新教育法》一文。相信這是至今最早介紹蒙氏的文章:“近世以來,本一人之學說,實在實驗,為教育界開一新紀元者,自福祿貝爾及裴斯泰洛齊之後,端推蒙氏……”此文約四千字,詳細介紹了兒童之宅(即兒童之家)的教學活動安排、教具特點等等。還同時介紹了《科學的教育法》一書。文章也分析了蒙氏與裴斯泰洛齊、福祿貝爾等思想及蒙氏的貢獻。


1914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但燾翻譯日本人今西嘉藏的著作《蒙台梭利教育法》正式出版。1915年,志厚在《教育雜誌》也發表了多篇題為《兒童研究》、《美少年與教育》及《模仿說》等文章介紹蒙特梭利教育。


綜上所述,1914年是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思想在中國引進歷程中的萌芽期。且引進中國的時間較早,與世界各國引進其思想的時間相差無幾,但多是翻譯介紹,還沒有深入研究其理論和付諸實踐。


自1916年,法國的巴斯蒂夫人在上海環球中國學生會發表演說,介紹蒙台梭利教學法,並攜帶一套蒙台梭利教具進行示範。使蒙台梭利教學法成為當時幼教界的聚焦點。同年,江蘇省試驗後,認為蒙台梭利教學法不符合國情,難以推廣,並將此試驗情況上報教育部。由於受當時政治、經濟及文化差異等各方面因素,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思想在中國的傳播,經歷了一個短短三年的小高潮後,很快陷入了低落期。


1917年至1927年《教育雜誌》內的文章,如《兒童創造力培養法》、《兒童遊戲與人類學之意義》、《今後之學校》、《蒙台梭利之小學教育方法論》、《兒童的年齡性質與玩具》等,仍然圍繞著蒙氏的幼稚教育思想展開。


1927年2月《教育雜誌》發行幼稚教育專號,陳鶴琴《幼稚教育之新趨勢》一文提出對蒙特梭利教具教法的兩個質疑,一認為其教具呆板缺少變化,二認為其自由教法未能使小孩隨意亂弄,學習有限,因而主張教師從旁指導的必要,以免嘗試錯誤而浪費光陰力氣。陳鶴琴認為實施蒙特梭利教學法有其困難,一來採行蒙特梭利教學法的教師學識要高、技能要精,二來教師人數要多,三來教具教材要多,四來教師要盡責,每天必須有充分準備。據中國當時的背景,及陳鶴琴可能對蒙教室的運作管理有所誤解,故他的批評也不失為過。


1931年蒙台梭利博士親自致函當時的中國教育部長,邀請中國派員赴羅馬參加教師培訓,並徵集在中國採用蒙台梭利教學法的報告和書籍。時任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長的蔣夢麟 (1886-1964) 回信婉拒。蒙台梭利教育雖受到世界推崇,但在當時中國的國情下,卻未能傳播開來。


1935年7月20日,張宗麟撰的《幼稚園的演變史》一文內稱再收不到蒙氏的培訓及發展的消息。其實,蒙氏因拒絕協助獨裁者墨索里尼培訓軍人,已于1933至1934年間被逐出了義大利前往西班牙。其後,墨索里尼更下令關閉義大利所有蒙氏學校。導致三十年代中期到四十年代後期,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國銷聲匿跡。

二、蒙台梭利的教育對新中國成立後教育體制改革的影響

1949年新中國成立,當時政府提出了“全面學習蘇聯”的方向。中國大陸的幼稚教育以學習和模仿蘇聯的學前教育模式。 1956年至1960年間,蒙台梭利被中國定性為資產階級教育家,其創立的幼稚教育法均被視為資產階級的性質,被冠以唯心主義世界觀、資產階級兒童中心主義、資產階級的自由主義教育、機械的感官訓練、以弱智兒童的教育來教育正常兒童等,更被冠以“偽兒童學”之名,遭到全盤否定。這長期批判造成的後果是,阻礙了人們真實瞭解蒙台梭利及其教學法。當時中國的現實“禁錮”了蒙台梭利教育,隨著批判的進行,增加人們的誤解後更漸漸遺忘了這種教育法。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大陸幼教陷入極度混亂狀態。幼兒師範學校紛紛停辦,幼教事業停滯發展。

三、蒙特梭利教育在我國復興發展概述

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打開了國門。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盧樂山 (1917-2017) 於1950年,從加拿大多倫多回國後,至50年代後期(即蒙氏1952年逝世後),在國內找來些零碎資料,及美國親友給的一些複印資料作基礎,於1985年,由北師大出版了《蒙台梭利的幼稚教育》一書,這時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中國大陸已經中斷了超過50年。


整個80年代,蒙教只處於學術討論層面,還未落實到應用執行實幹。90年代臺灣與大陸關係稍緩和,臺灣首位到義大利修讀蒙特梭利教育的餘芸湘(1943— ),於1991年在哈爾濱和內蒙師範大學作蒙特梭利教育演講,1992年于南京師範大學為長江以南的幼稚園院長、老師進行了約一星期的蒙特梭利教育培訓。1992年,臺灣蒙特梭利啟蒙研究基金會的多位臺灣蒙氏園園長到北京、西安及上海做了初次探訪及交流,以作深入瞭解策劃日後的協助工作安排。


1993年,教育科學出版社發行,由盧樂山寫序,北京師範大學的梁志燊著的《現代學前教育》一書中,用了約二千字來介紹蒙台梭利幼稚教育理論及流派。1994年,北師大領導研究決定與臺灣蒙特梭利啟蒙研究基金會合作,由盧樂山、梁志燊任顧問,李淑英(時任教育系副主任)任課題組組長,而霍力岩主要負責課題研究的具體事宜,此課題在北京師範大學科研處立項,正式臺灣蒙台梭利教育啟蒙研究基金會簽署合作協定,成立「蒙台梭利教育中國化實驗研究課題組」,開始研究蒙台梭利教育及在中國大陸推廣。當時,在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幼稚園建立一個混齡實驗班。另外,在北京市北海幼稚園建立一個同齡實驗班。從此,拉開了蒙台梭利教育正式在中國大陸實踐應用的序幕。同年,遼寧省幼稚教育研究會理事長李道佳參加了梁志燊所組織的課題組。在這之前,李道佳認識了一位元美國西雅圖市蒙氏培訓中心主任Dr. Sharlet,並在她的中心接受培訓。其後,數位受訓老師于遼寧省先後培訓了五期蒙氏教師,並在瀋陽、鞍山、丹東等市確定了幾所幼稚園內開展蒙氏教育。同年7月,臺灣的「蒙台梭利啟蒙研究基金會」內選派四位資深的蒙台梭利老師到北京,協助培訓中國內地蒙台梭利教師共三十多人。

從90年代初開始,全國參加實驗的幼稚園所有90多所,分佈在25個省、市、自治區,分三個階段進行,歷時18年之久。第一階段的實驗,最初是以學習模仿為主,意在熟悉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教具和教法;第二、第三階段以實驗、探索蒙台梭利教育如何融入中國大陸幼稚園教育研究。實驗課題包括:1.“中國蒙台梭利教育研究”、2.“蒙台梭利教育融入幼稚園教育研究”、3.“蒙台梭利教育與幼兒素質教育研究”等課題。


1996年,北京、寧夏等地的一些幼稚園也開始了蒙台梭利教育的實踐研究。正面效果陸續出現後,蒙台梭利教育需求日盛,尤其內地當時推行一孩政策,家長對幼教的素質要求殷切。1997年,臺灣蒙特梭利啟蒙研究基金會邀請上海幼稚教育代表團到臺北,參加了兩岸的「蒙特梭利幼教研討會」,其中有宋慶齡幼稚園園長、中福會幼稚園園長、上海實驗幼稚園園長、上海教育研究所學者以及華東師範大學幼稚教育專業學者。當時教育代表團還參觀了臺北、新竹、台中、高雄等地數間蒙氏幼稚園。


1998年8月,梁志燊帶團赴臺灣,參加第一屆「海峽兩岸蒙台梭利幼稚教育學術研討會」。1999年,梁志燊在南京舉辦的「教育部科學教育—開發少年兒童潛能」課題組發佈了一篇子課題——《中國蒙台梭利教育研究》。2000年,梁志燊向中國教育學會申請了國家級課題,旨在通過國家級課題研究來提升蒙特梭利教育水準,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將中國文化更好地與蒙特梭利進行融合。


由2000年至2005年間,中國大陸繼續開展多個研究課題。中國教育學會(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十五」課題關於蒙氏的有《蒙台梭利教育融入幼稚園教育科研課題》及《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國幼稚園的應用研究》;及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專案——新世紀中國素質教育研究的三個子課題研究的“蒙台梭利教育與幼稚教育素質培養研究”。


2006年開始,民間陸續對蒙台梭利教育產生興趣。2007年1月,中國大陸獲國際蒙台梭利協會(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s)邀請,參加在羅馬舉辦的「蒙台梭利兒童之家成立百年」慶典。遼寧師範大學于2007年設立蒙台梭利學前教育碩士課程班,可惜,兩屆後已停辦。東北師範大學也成立了蒙台梭利幼稚教育專業。2008年,國際蒙台梭利協會(AMI)派專家到浙江杭州開展民辦培訓中心,旨在培訓中國內地老師。從首屆畢業生33人,累計至今已達千人。


2009年,中國大陸獲臺灣邀請參加「亞洲世界蒙台梭利國際會議」。梁志燊發表了題為《蒙台梭利教育與中華傳統文化相融合》的發言。其中講到,“蒙台梭利教育思想與儒家、道家思想的比較與研究”;“蒙台梭利教育思想與中國現當代教育思想的比較與研究”;“蒙台梭利教育方法與中國當代現行教育模式的比較與研究”;及“蒙台梭利教育教學中的中國文化特色等研究”。

四、蒙特梭利教育在我國持續發展狀況

踏入21世紀,隨著中國大陸經濟不斷發展,學前教育也蓬勃發展起來。蒙特梭利教育的獨特魅力,越來越得到業內專家的認可和積極推廣。歐洲的國際蒙特梭利協會 (AMI) 及美國蒙特梭利協會 (American Montessori Society) 等數家國際著名的蒙特梭利師資培訓機構及多位國外蒙教專家共同努力,陸續在中國大陸沿海城市設立民辦的國際認可老師培訓中心。2010年,香港蒙特梭利研究及發展學會也在積極把蒙特梭利教育本土化,中華文化的行動研究及應用,以致蒙特梭利家長教育實驗也取得了正面成果,為蒙特梭利教育在中國大陸的發展助力。


2011年,北京舉辦了第三屆「亞洲世界蒙特梭利國際會議」,梁志燊也有出席。2014年,中國教育學會應美國蒙特梭利協會 (AMS) 主席之邀,就雙方組織在中國蒙特梭利教育領域如何展開合作的問題開會探討。會議期間雙方通過友好交流,就蒙特梭利教育科學化、規範化和本土化的話題進行了研討並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在中國實施蒙台梭利教育的民辦幼稚園中,有不少幼稚園引入蒙台梭利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招生宣傳上把蒙台梭利教育作為辦園特色,向家長收取高額的費用,誤解只要將蒙台梭利教具擺放在教室的各個區域,就是在實施蒙特梭利教學法了。甚至有些不正規的培訓機構把蒙台梭利教師培訓當作商業產品,導致大多數蒙台梭利教師只知道一些表面,就回幼稚園開設蒙台梭利班,實施蒙台梭利教育,而沒有秉承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來開展教育行動。這些嚴重扭曲了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我國運用的成效。


蒙台梭利百多年前的著作及教具製造與銷售,在法律上,於發明者逝世五十年後,法律上已經沒有版權及專利限制。因此,蒙特梭利著作的各種編譯版本、翻譯版本不斷上市。受蒙台梭利教材、教具銷售所帶來的潛在利益驅動,很多教育公司以加盟等形式積極推廣蒙台梭利教育,並借此大力推廣蒙台梭利教材、教具及其“課程”。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蒙台梭利教育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在中國卻穿上了貴族的外衣,反而成為商家賺錢的工具。


可惜,一些商業味濃的非專業“蒙氏機構”,為了分幼教一杯羹,以膚淺及不道德的手段,做其所謂的“蒙師培訓”及蒙校裝潢的生意作淘金之用。更有上海商人約從2010年開始,利用網路以類似傳銷方式經營“蒙台梭利”生意,需要民間辦學者先付龐大費用才能得其“批准”營運“蒙台梭利”,誤導民眾,牟取暴利。更在2015年1月,把“蒙台梭利”四字在上海股票市場掛牌上市,作金融交易買賣。


2015年4月,中國教育學會與美國蒙特梭利協會的合作專案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美國蒙特梭利協會認為,這次雙方合作不僅有利於推動中國蒙特梭利教育事業的發展,而且會對未來雙方在該領域深入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2015年6月至10月期間,中國教育學會與美國蒙特梭利協會的專案組專家,舉行了每月一次研討會談,合作研定了中國教育學會《蒙台梭利學前教育機構認證標準》。 2015年11月,中國教育學會在青島舉辦「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國:科學化,本土化,規範化」的國際研討會。


此後,學會也開始籌備及執行蒙教老師培訓標準及規範整頓,以撥亂反正,由學會發證培訓,由學會監管和保障蒙氏教育在中國大陸的發展。中國教育學會和美國蒙特梭利協會的合作旨在把高品質蒙特梭利原則應用于中國本土文化,盡可能為多些中國兒童提供切實可行的蒙特梭利教育。“標準”主要從管理、領導和持續改進的方面;蒙特梭利兒童早期的教育與學習;兒童評估及兒童的蒙特梭利學習成果:工作人員;設施資源;財務運營管理和輔助系統;家園共育九個方面引領中國蒙台梭利教育的實施,規範中國蒙台梭利教育機構的運作為使命和願景。


中國教育學會組織國內的專家,又運用了半年的時間,繼續研製了中國教育學會《蒙台梭利學前教育教師資質認證標準(試行)》(簡稱《教師標準》)及中國教育學會《蒙台梭利教師教育機構認證標準(試行)》(簡稱《教師教育機構標準》)。這標準的成功制定,意味著由中國教育學會主導的蒙台梭利教育的主要標準已經基本建立。這預示著中國教育學會為我國蒙台梭利教育朝著科學化、規範化和本土化的方向邁進。為了有效地實施蒙台梭利教育的認證和推廣工作,中國教育學會還成立了「蒙台梭利教育專家委員會」,「蒙台梭利認證委員會」以及「蒙台梭利認證」。培訓管理中心,並制定了對這些機構進行規範和管理的相關檔。中國教育學會的舉動標誌了維護國內蒙台梭利教育健康發展及提供環境,這是受全球教育界支援及贊許的舉措,此正面積極面對及解決問題的態度更是值得推崇。

第三節 20世紀80年代以來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國的實踐和存在的問題


一、自80年代以來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國的實踐

20世紀80年代,蒙台梭利教育思想重新受到我國幼教界關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教育全面恢復並走向健康發展。在改革大潮中,國外一些先進的兒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育學理念傳入國內並在實踐中被逐漸接受,人們用全新開放的眼光對待外來的教育經驗。1982年,《外國教育》雜誌第二期發表介紹了李永連的《蒙台梭利的兒童觀與教育思想》。1985年,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盧樂山編著的《蒙台梭利的兒童教育》一書對蒙台梭利的生平、教育觀、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作了系統介紹,並予以客觀的評價。但是,80年代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思想的傳播停留在對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思想的介紹階段,沒有人將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引入實踐領域,也沒有出現擁有經驗豐富,且接受完整培訓的蒙台梭利老師親自指導的幼稚園。究其原因,或是新中國成立後的早期教育理論與實踐幾乎是照抄照搬前蘇聯模式,教學上基本採取的是分科教學,教師在教育中起主導作用。因此,面對蒙台梭利以科學為基礎的新教育,80年代的中國從事幼稚教育的工作者難以通透瞭解。


自1994年北京師範大學與臺灣蒙台梭利啟蒙研究基金會正式合作,掀起了行動、實踐的序幕。在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兒童園和北京市北海兒童園,開始了蒙台梭利早期教育的實驗研究。北京師範大學梁志燊主持了這項研究工作,自此開始,我國陸續派出一些學者和幼稚園教師赴國外學習蒙台梭利學前教育法。例如,遼寧省幼稚教育研究會和中國福利會均派出代表團和學者赴美國和加拿大學習。歸國後,這些學者都在各自的領域開展了蒙台梭利教師培訓工作,這對蒙台梭利的傳播起了促進作用。


到了21世紀,中國學前教育理論領域得到了空前發展,各種先進的思想百花齊放,這對蒙台梭利學前教育理念的研究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為了可持續發展,外來的教育必須本土化才能落地。該時期主要研究方向在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在中國本土化方面,其中以梁志燊在2004年出版的《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國幼稚園中的應用》一書中,將10年來所經歷的從實驗到推廣的過程,以及蒙台梭利教師在實踐中所摸索出來的感悟與經驗,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介紹了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原理,更介紹了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國幼稚園中的應用。

二、蒙特梭利教育在我國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國發展出現兩種現象:一是部分中國教育人士堅持自己的固有想法,或對蒙台梭利教育存在偏見及誤解,認為這只是對弱智兒童的教育,拒絕接受。二是一些商業機構為了追求盈利,把蒙台梭利教育吹捧為貴族教育,推銷教具、開設高額短期教師培訓班,設立蒙氏班,誤導公眾。引發了民間外行的投資者參與蒙氏幼教市場。筆者認為這些現象,侵害了蒙特梭利高尚的道德形象,是對偉大教育家不敬的行為,更是拖慢了教育科學化進程,也產生了許多問題和隱憂,對促進我國幼稚教育發展造成了極具破壞性的影響,危及國家教育多元發展機會。以下將從十個方面詳細論述:


(1) 缺乏對蒙特梭利教師培訓的環境

正規整全的蒙特梭利教學專業培訓,是需要經過國際專業機構認可發出的執業牌照的。學員先需要擁有一學士學位才可報讀,接受課堂培訓最少320小時,及完成540小時在一合乎國際標準的蒙特梭利學校實習,約共一學年時間。需要跟隨持最少3年專業執照的老師每天與孩子互動,這是蒙特梭利老師培訓的獨特師徒制。受訓學員需參與30多次週會,經視學顧問訪視評核,方能畢業。加上專業的觀察訓練、示範教學工具、混齡教室的管理、環境準備設置、撰寫觀察報告、分析兒童發展討論、家長溝通技巧、家庭生活管理知識、撰寫每天教學日誌、理論應用、討論教學計畫、每月安排戶外活動、閱讀文獻、搜查各國最新科研報告、參與專業學術會議、與全球蒙教專業學者交流、研發延伸教材、參與行動研究、執行本土化及撰寫學術論文的實習期訓練。這是無薪的實幹,每5年最少參與教育專業學術會議50小時獲取學分,用以維持專業執照有效性。這過程是意志及責任的訓練。可惜,這樣嚴謹的培訓過程,容易被今天心急的人們忽視。因為取得了學位,就覺得可以上崗,願意再投入金錢、時間、心血接受再培訓的年青人少之有少。


要作蒙特梭利培訓師,即教授成人,其要求更嚴格,所以今天在國內嚴重不足,想依賴外籍培訓師。以往是需要在蒙特梭利學校帶班5至10年後,獲得前輩的推舉,還要經過師傅的再培訓。如哲學思考方法、理論應用執行能力、言語嚴謹精准的表達能力、內化蒙教於生活的程度、演說感染力、熟悉蒙教各國發展狀況、認真備課態度、回應難題能力、領導能力等等的在職培訓,又一次的師徒制傳承訓練。可惜,現今全球也漸漸出現斷層,所以國際培訓中心,在社會需求下,把門檻降至有3至5年在標準蒙特梭利學校經驗的有潛質老師還可接受推薦。再者,師傅需花多年帶徒,徒弟的量必然有限,令致求過於供。因為培訓需時,又是民辦關係,令蒙氏老師工資的市場價格急促上漲。以致老師被高薪聘用,增加流動性,直接使蒙氏園發展不穩。


由於,中國最初執行蒙特梭利老師培訓,不盡沿用國際做法,以致沒有標準水準可跟隨,素質難以保證,與國際脫軌,沒有一致性,至今流於鬆散。更讓非專業的商人有機圖利,遇上今天急功社會,令非專業的整全培訓湧現。其實,專業的蒙特梭利教師培訓應是相當嚴肅、嚴謹及嚴格的。


(2) 蒙特梭利教育是「做」出來的教育

觀察、執行、應用、跟隨師傅是學懂蒙特梭利教育的不二法。蒙特梭利教育是屬動態的活教育,著重動作、操作,而產生投入專注以致內化,成為屬於自身能力,也同時令孩童能產生深度理解。蒙特梭利教育的每位培訓師必須知行合一。是一個「做」的過程,不停地「活」在人們面前,以作示範作用。老師更能把教育放到生活當中,執行生活教育,達至教育生活化。令教育不只是在學校,更是在生活及社會。蒙台梭利教師角色以執行發揮著作用、有別于傳統教師的言教。要把老師的概念改變,需時頗長。


(3) 商人把蒙特梭利教育商業化、金融化

目前,我國處於急速發展期,人均經濟能力高了、多了。幼稚園不足、老師不足,但二胎國策已出臺。沒有準備好環境,就被人利用作淘金手段。


不單是2015年的上市事件,翌年,更有一南京女商人,把蒙台梭利的肖像及蒙台梭利的全稱,登記工商局,把蒙氏教育據為己有。令蒙氏教育發展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更讓蒙台梭利教育老師痛心欲絕。使中國學術界及幼教人士懷疑蒙台梭利教育,更讓家長失去信心。

隨著2018年11月國務院剛宣佈,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盈利性幼稚園,並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方式購買應理性幼稚園資產;到2020年,普惠園覆蓋率需達致八成;直至2035年,全面普及學前教育為公共服務體系。這政策出臺,可杜絕幼教商業化,甚至金融化,更可令幼教發展穩定及邁向專業。


(4) 缺乏正確認知概念的蒙台梭利教育教師

蒙台梭利的教室管理,是先通過為幼兒提供一個有專業準備的環境,才給幼兒在有規條下的自由。規則條款是“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尊重環境”,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傷害環境之下的自由。可惜,沒獲取整全蒙台梭利的老師,誤解自由,造成放縱、放任,傷害孩子成長。而蒙台梭利教具的運用,是蒙台梭利教學法的特色,但絕不是蒙台梭利教學法的全部。但是在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有些蒙台梭利教師只是把蒙台梭利教學法,片面地理解為簡單的教具操作,仍然運用傳統的觀念指導教學。對於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內涵一知半解,缺乏系統、正確的認識。


筆者曾有學員,之前營運不正宗的所謂蒙特梭利中心,接受了專業培訓完畢後,該學員處於極度迷惘狀態,想放棄。因為對教育精神層次提升了,但卻過不了自己的道德關口,不斷自責,後悔以前所作的,負了孩子及家長。


蒙台梭利教育是根據科學去執行的“活教育”,可說成是一門應用科學作教育的教育學。要把屬文科的幼教老師培訓成執行科學的研究員或科學教育家,必有難度。老師的思考能力及執行應用能力不足,是難以成功的。


(5)演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用詞翻譯問題

中文經過數千年的演進,已成為精准度相當高的語文,呈現一字一音一義。如果翻譯不精准,影響十分深遠,可出現誤解,甚至曲解。由於《蒙台梭利教育》的原著是義大利文,在長期的流傳和運用中,可能出現翻譯上的錯誤。中國第一本中文版的《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從日文翻譯過來的。再加上中西文化、生活、認知和語言的各種差異,用詞不一,易讓人誤解。蒙氏常提及的“自由”與“自在”、“自立”與“獨立”,“自身”與“自我”常出現翻譯偏差。在華文培訓師不足下,培訓機構所聘請的外國專家學者。在全無蒙台梭利教育背景的翻譯員或不足夠蒙台梭利教室實踐經驗的老師作翻譯下,于教師培訓的過程中無法與學員正常溝通和互動,均不能令學員有準確的認知。


(6)錯失蒙特梭利「出發」的良機

由於起步執行蒙特梭利教育時較鬆散,令一知半解的“蒙特梭利”遍地開花,其數量比起專業的多很多倍,一發不可收拾,令混亂出現。


(7)缺少符合真正標準蒙特梭利的環境及示範園

中國面積之大、人口眾多,由一孩政策至二胎政策,幼教需求均殷切。蒙氏的具體教具被利用作生意招來手段,因家長沒深層認識,難以判斷,只能以眼見的具體物做決定。互聯網路的發達,傳播能力強,令商業機構宣傳蒙氏生意較輕易。釀成不符合標準的中心或園所,比起符合標準的示範園多百倍。專業問題,正宗的蒙氏園為了保證孩子不被打擾,也會較少對外開放。


(8)傳統教育對蒙特梭利教育的誤解

蒙特梭利教育屬於跨學科綜合的,其包括醫學、護理學、生物學、人類學、哲學、胚胎學、環境學、人體工學、物理學、社會學、心理學、演化學、教育學等,有別于傳統的教育學。


因文化不一,以致理解教育的方向不同。蒙特梭利教育不是課程,它是另一慨念。目的是人格、行為及學習能力的培育,不是知識傳授。其方向是一對人類的科學認知轉化為生活及態度的教育。以根據大自然定律對人類發展規律的認知作教育執行的一種途徑。以「環境育人」之法,使人類沿著正向、積極發展,去除障礙,免得正在發展的人類(兒童) 走向異常及偏差,藉此達至合理、公平的人類共同發展,走上和平之路。


研究蒙特梭利教育的方法,不可只以翻查文字的學術理論,必定要以長期觀察標準的蒙氏教育才能有不偏頗的結論。他是一種活教育,要以行動、互動去探究及理解。三年前,香港有一博士研究生到我校作研究,英藉導師要求他用半年,時間坐在我校教室每天兩小時,學生才能寫出一篇關於孩子手部發展的論文。對筆者來說,這只是蒙特梭利的一小部分,但要做手部發展的研究已經需要用上半年親歷其景的行動研究方法才可成功。由此可見,若要完全理解整全的蒙特梭利教育需時頗長,不可能只靠單一次的觀察及採訪。蒙特梭利的研究,最好是需要每天浸淫在豐富的蒙教環境中的實踐者作主體研究,較難以第三者的客睇間接評論,這不是太公允。一手的長期實踐研究、敘事研究、個案研究、互動研究、追蹤調查研究等是研究蒙特梭利教育的重要手段。


(9)傳統中國家庭的傳統觀念影響

傳統中國家庭的傳統觀念,與父母同住為孝道。但,同居的祖父母對孫子輩的生活教育影響甚大,依賴、縱容不斷。難以達成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如獨立、負責任、以行動自覺學習等素質。老人成長的社會背景、退休前的工作環境、個人的價值觀,與今天過著步伐極快的一代認知有著距離。


要研究今天教育的問題,必須研究孩子今天的生活。可惜,老師只是跟著“課程”施教,教育沒重視生活,幫不了兒童各樣的發展。蒙特梭利相當重視孩子生活實務的訓練,貢獻的種子是服務,尤其為家庭服務,利用生活能讓孩子發展出歸屬感,愛自己、愛家人、愛社會、愛國家。她更認為不能自理、便不能自立,日後便不能產生獨立思考能力,成為羊群,沒有分析力,成了人云亦云。懂得照顧自己、照顧他人、照顧環境的孩子,都是個人及社會發展的保障。所以日常生活技能是人類發展及生存必須擁有的能力。可惜,現今中國家庭的價值觀及習性,正正是孩子發展的障礙。


(10) 時代步伐急促的影響

互聯網的發達,手機的普遍,正改變我們人類的生活方式。孩子在家裡看見成人的行為,都是坐下不動,少作家庭生活實幹事務,應該以執行的過程的,人們都以購買方式代替,以致孩子沒機會觀察及模仿,錯失了觀察能力最高、模仿能力最高的學習機會。科學、科研、科技需要分清楚。我們需要以科學的研究去執行人類發展的重要過程(教育)。科技是指:因利用科研研發出來的產品,去解決人類繁複的生活程式,便利今天急促的生活,取其快速獲得。但,人類的發展演化步伐慢,追趕不了科技產品的生產。所以孩子越早採取科技帶養,便配合不了孩子發展需要的過程, 因而產生錯配,令孩子發展出現偏差。可説,今天科技的進步正正拖慢了人類的未來能力的發展。變成只懂用,不懂做 (源頭)。慢慢便對事物缺乏了深層理解。缺少了「做」的學習過程,易造成日後學習的阻礙。著重過程的蒙特梭利教育,缺乏現今人們對其細節的思考,而不獲重視,更被誤解。

第四節 蒙台梭利教育對我國幼稚教育未來發展的啟示


近年來,我國關於蒙台梭利教育的實踐研究,以本土化的研究層出不窮,一些本土化研究著作也相繼出版,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蒙台梭利教育的發展。筆者認為,我們非常有必要結合當前幼稚園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探索蒙台梭利教育的實質內涵。以下將從五方面詳細論述:


一、 標準化認證的落實執行

政府教育部門對蒙台梭利教育深層認知不足,難以發揮其職能,。促使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國的發展,不能只是處於照搬蒙台梭利教育理論和模仿蒙台梭利操作教具的階段。這樣,既不利於傳播優秀的教育思想,也不利於我國教育體制的發展。


2015年 11月美國蒙台梭利協會 (America Montessori Society) 與中國教育學會,在青島舉辦的「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國:科學化、本土化、規範化」國際研討會上,頒佈了《中國教育學會蒙台梭利學前教育機構認證標準》。2016年7月,《中國教育學會蒙台梭利學前教育教師資質認證標準》和《中國教育學會蒙台梭利教師教育機構認證標準》通過論證,並于同年11月在「江蘇省蘇州市舉辦中國教育學會2016年蒙台梭利教育研討會暨中國教育學會蒙台梭利教育標準認證」推廣活動。


筆者認為,中國蒙台梭利學校認證標準的提出,為我國推動蒙台梭利教育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保障其發展,使其朝向專業化、規範化、本土化的方向發展的同時,仍需加強與世界各國蒙台梭利教育者的交流與合作,與各文明觸碰,借此提高我國蒙台梭利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水準。近年也喜見各大型國際蒙台梭利會議在中國舉辦,參會人數不斷增加。


筆者還曾擔任中國教育學會杭州明路蒙台梭利教師培訓中心總督導,在任期發現在職自願接受再培訓的老師,都是主動學習者,其水平正漸漸提高。期望中國教育學會能積極推廣,廣招賢能,持續發展。

二、 提高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國研究及實踐本土化

可參考百多國家的蒙台梭利教育發展歷史,以免重蹈覆轍;及參照其本土化歷程,作日後政策及方向的制定。並且,在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實踐研究中,需深度領會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內涵。因此,在設計“課程”(蒙氏教育稱“工作”) 時,注入中華文化是必然的,應充分利用蒙台梭利的方法傳承我國的國粹;更需要研發漢字幼教法等。能善用蒙台梭利教育法把中華文化傳承,效果是相當明顯,即善用科學的教育法去施行教育。我校以蒙台梭利教育法傳承漢字給幼兒已八年,孩子到小學時熱愛中文的程度讓人驚喜。每年,廣西的蒙氏園傳承我國56個民族文化的做法是十分值得推崇,更得到各方的欣賞認同。以感官教育、日常生活練習教育、語言教育、數學教育及文科學、化教育,融合《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的五大領域教育內容互為補充,相互滲透。


老師的創造性培育也是一個重點。在實踐蒙台梭利教學法的過程中,應該深刻思考蒙台梭利教育哲學內涵。在這基礎上,正確應用蒙台梭利教育。在發揮蒙台梭利教育優勢的同時,還要潛心研究家庭生活及發揮家園合作的作用,並根據蒙台梭利教學法的原則,設計出配合中國文化傳統和當前科學技術發展特點的文化教育體系的教具,讓孩子操作自學,促進蒙台梭利早期教育的科學化、本土化、民族化。我國文化底蘊深遠,極需有志同道的參與,為中國教育服務。

一些專業的本土研究機構已逐漸出現,如于2010年成立的非盈利機構香港蒙特梭利研究及發展學會及2014年于杭州成立的「蒙台梭利兒童發展研究院」,可促進深度研究及長遠發展。

三、提高蒙台梭利教師培訓的品質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種優質的早期教育方法,相應地要求教師也應該是高素質的,能夠通曉蒙台梭利教育法精髓並能有效掌握它,才能真正發揮其促進兒童綜合能力發展的作用。而蒙台梭利教師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育的成效。


蒙台梭利的教育也符合“天、地、人”為教育之道,天即時間 (敏感期) 、地即環境 (已準備的教室) 、人即人物角色 (成人與孩子的互動) 的配合。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蒙台梭利教師是更高層次的教師,是真正懂得教育的藝術家和指導者。一個真正的蒙台梭利教師並不是一名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她的出現已經完全顛覆了教師在大部分人心目中的形象。蒙台梭利教師扮演的是一名觀察者和指導者。對已能自覺學習的正常化兒童,老師只善用準備環境作手段,讓其在沒約束的自在環境下自選自學,體現出“無為,而無不為”、“無為、有道”。於2005年,美國一退休資深蒙氏老師 Madam Catherine Mc Tammaney,以英文撰寫了一書 “The Tao of Montessori”, 書名可翻譯成《蒙特梭利之道》,她把蒙特梭利與老子的《道德經》結合篇寫,其共通之處可見一斑。現香港蒙特梭利研究及發展學會積極運用蒙台梭利做法執行道家學說。


師培方法也須提升,要更科學,不能只言傳,更重視身教。多以問答、交流、討論、親歷、參訪、互動、觀察等活方法去吸收學習。培訓老師發展出自省能力、發現能力及科學精神兒也是必須的。因此,提高蒙台梭利教師培訓的品質是首要的,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符合蒙台梭利對教育觀和兒童觀的詮釋,才可維持蒙台梭利教育的本質。

四、提升幼教以科學方法執行的意識

學習蒙特梭利的科學精神,把今天的豐富科研應用於教育,尤其最靠近更自然的嬰幼兒。能善用科學於教育,必能提升教育效果,成多贏局面。可讓孩子樂於學習、讓家長廣泛同認同、讓老師樂於工作、讓社會安穩發展等。


以蒙特梭利的科學觀及科學方法,教導渴望學習的家長,瞭解嬰幼兒發展需要,給予家長邏輯的因果關係,以科學的思考方法理解育兒法。不只是理論授課,更要示範,「做」出來給家長作模仿學習,容許發問、即時溝通解決,增強家長對科學育兒的信心。協作年青家長與孩子一起成長,以提升及優化人文素質,是今天基礎教育的可取做法。

總結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對世界各國的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促進了現代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蒙氏教法雖然產生於20世紀初期,喜見今天的醫學及科巳證實蒙氏教育的可信性及合理性。創意是今天教育的重要目標。創意是自由教育的結果,即不約束,解放思想,童年在尊重的條件下自由行動,可發展出將來的自由開放思維創意能力。蒙特梭利教學法正配合這樣的發展需要。她科學的早期教育思想方向及前瞻的理念,對我國早期教育和幼稚教育發展都有很大的啟示。

與世界其他已經研究和運用蒙台梭利教育思想達百餘年之久的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這一優秀的教育思想在我國的複燃發展及實踐,只不過短短三四十年的時間。對於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探索和本土化的進程,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如同蒙台梭利教育進入受杜威教育思想影響的美國時,還經歷了長時間的本土化過程,及傳播至日本時,也受到各種影響,最終仍能適應落地。儘管在世界發展的道路上出現各樣的際遇,甚至出現一些落差。最終,時間可證實一切。筆者相信,在追尋及執行真的科學蒙台梭利教育的道路上,能一直往前,可越走越遠、越走越深。

參考資料:


(1) 樊炳清(1913)《教育雜誌》第5卷第1號的《蒙台梭利女史之新教育法》,商務印書館出版。

(2) 日本今西嘉藏 原著者 但燾 譯述者(1914)《蒙台梭利教育法》,商務印書館出版。

(3) 顧樹森(1914)《蒙鐵梭利女史新教育法》,上海:中華書局出版。

(4) 高鳳謙(1914)《教育雜誌》的《親訪蒙台梭利女士的訪問記敍文》,商務印書館出版。

(5) 樊炳清(1914)《教育雜誌》的《兒童研究》、《美少年與教育》及《模仿說》,商務印書館出版。

(6) 樊炳清 譯述者(1915)《兒童研究》,商務印書館出版。

(7) 佚名(1916)教育叢書 第一集 第十二編的《愛倫該女史 蒙台梭利女史傳》,商務印書館發行。

(8) 天民、等觀(1917至1919年前後)《教育雜誌》的《兒童創造力培養法》、《兒童遊戲與人類學之意義》,商務印書館發行。

(9)天民(1918)《教育雜誌》第10卷 第4號的《今後之學校》,商務印書館發行。

(10)常乃德(1922)《教育雜誌》第14卷 第9號的《蒙台梭利之小學教育方法論》,商務印書館發行。

(11)舒新城(1927)《教育雜誌》的《中國幼稚教育小史》,商務印書館發行。

(12)陳鶴琴(1927)《教育雜誌》的《幼稚教育之新趨勢》,商務印書館發行。

(13)張雪門 編譯(1929)《蒙台梭利與其教育》,世界書局印行。

(14)陶知行(1932)《幼稚教育論文集》,上海兒童書局印記。

(15)中國教育部門(1932)《幼稚園課程標準》,中國教育部。

(16)陳鶴琴(1944)《活教育》,中華兒童教育社。

(17)許惠欣(1979)《蒙台梭利與幼稚教育》,台南:人光出版社。

(18)A.B. 查包洛塞茲 主編及T.A. 瑪律科娃 譯(1984)《學前教育學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19)張宗麟女兒 張滬 整理(1985)《張宗麟幼稚教育論集》,湖南教育出版社。

(20)盧樂山(1985)《蒙台梭利的幼稚教育》,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1)相良敦子(1988)《蒙台梭利的理論概說》,臺北:新民幼教出版社。

(22)梁志燊(1990)《學前教育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3)摩提謨․史坦丁 1957年著 徐炳勳 譯(1991)《蒙特梭利生平與貢獻》,

臺灣及幼文化。

(24)盧樂山(1991)《學前教育原理》,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5)梁志燊(1993)《現代學前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

(26)Maria Montessori (1933)著 , 莊建宜譯(2000)《童年的秘密》,臺北:及幼文化出版社。

(27)Maria Montessori (1949)著 , 吳玥玢∙吳京譯(2001)《發現兒童》,臺北:及幼文化出版社。

(28)盧樂山(2002)《盧樂山文集》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文庫,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9)Maria Montessori (1949)著 ,王堅紅譯(2002)《吸收性心智》,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30)梁志燊 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2002)(2003)《家庭中的蒙台梭利教育》叢書 《百年中國幼教》(1903-2003),第二軍大學出版社 教育科學出版社。

(31)梁志燊(2004),《蒙台梭利教育在我國幼稚園中的應用》,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

(32)Maria Montessori (1949)著 ,魏寶貝譯(2005)《吸收性心智》,臺北:及幼文化出版社。

(33)Maria Montessori (1912)著, Anne Everett George譯,吳旭昌(2005)編輯,《蒙台梭利教學法》(修訂版),臺北:及幼文化出版社。

(34)田正平(2007)《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國》——紀念蒙台梭利“兒童之家”創辦一百周年,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35)盧樂山 口述 羅容海 整理(2011)《盧東山口述歷史:我與幼稚教育》,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36)梁志燊眾親友合撰(2014)《幼教激情燃燒一生》— 深情懷念梁志燊教授。

(37)陳貞旬(2014)蒙特梭利月刊 第111期及112期《蒙特梭利教育在臺灣的發展初探》(上及下),蒙特梭利文化公司。


660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aires


文章: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