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Daisy Lau

【蒙師講堂】習慣/習性——劉詠思老師


習慣 / 習性

記得20年前上課的時候,老師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對年輕人結婚了,年輕的丈夫看見自己年輕的妻子在廚房做飯——烤雞。西方人烤雞,一般都是整只雞放進烤箱的。但妻子每次烤雞都會先把雞切成塊才烤,丈夫終於忍不住提出自己的疑惑!妻子回答到,“我不知道,我媽是這樣做的”。於是,年輕丈夫致電岳母提問,岳母的答案也是這樣,“我不知道,我媽是這樣做的”。幸運的是,太岳母還健在。年輕丈夫又致電太岳母提問,太岳母的答案卻是,“當時,剛發明家居烤箱,因為家貧,只夠錢買了一個小的,烤雞時只好切塊去烤”。終於真相大白!原來,童年時的經歷,會不問究竟地全盤吸收,變成了自己也不明緣由的行為。

有心理學家曾說:人類95%的行為是通過習慣來形成的。

日常生活中,我們已經不自覺(無意識中)吸收了家人(重要的軟環境)的行為,形成了很多生活習慣。家人的行為都是重要的教育環境元素,因為就是在我們無意識下重複的出現、反復的重演。當了父母後,有自省能力的都會自行作自身反思,自動把自己的不良行為及家中不良的習慣改掉,把自己好的一面展露給孩子。



定義

習慣:長期養成不易改變的自動化行為、傾向、生活方式、社會風尚


習性:在某種自然條件下,或者社會環境中長期養成的特性



如果在孩子未出生之前,准父母能夠進行一次自省“工作”(遊戲),會對孩子的行為教育大有好處。我們現在一起進行吧!父母分別取出紙張,分成兩半,分別把自己的好習慣及壞習慣寫出,越能多寫越好,用自己“看到自己”的方法來自評一次。不要給對方看,寫完自己的之後,請對方寫自己的好習慣及壞習慣,對比一下大家的看法是否一致。是否一致都沒有所謂,只是看看對方對自己的瞭解有多深。然後自己在自己填的那一張表上,把自己認為最容易改變的壞習慣旁寫上1字,把第二容易改變的壞習慣旁寫上2字,如此類推……然後給自己一個合理的時間,一個月或兩個月,把自己不好的壞習慣改掉。當然,如果有能力的話可以嘗試同時改變多個行為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准父母兩人互相提點及支持鼓勵!





希望能夠做到把之前無意吸收不斷重複成為習慣的行為,現在用有意的方法來審視一次。人當然很難做到100分,也沒有必要一定要取100分,因為很難有一個標準。人們都是自身習慣的奴隸,究竟習慣是給予自己的?還是對抗自己的?“習慣”其實是人類的一部分,我們只是為孩子的家庭教育盡力而為,成為一個好的環境,讓其吸收學習好的,不至於盲目模仿不好的習慣產生壞的影響。記得多年前,有本書的書名《媽媽能改1%,孩子能改99》,一語中的!人們都期望自己能盡善盡美,但都要取決於自身改造的態度及能力。一般來說,孩子的到來,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成人進行自我審查,達至自我改造。成人這種自律的自我檢測,能把成人的行為自行約束。所以犯罪心理學家才會認為,一個地區的監獄不常滿座,都與該地區的出生率有關。

所有孩子都正等待著成人“軟環境”的行為教育來支持。希望我們能夠先準備自身的軟環境去迎接所有的新生兒。



慶倖,年輕的丈夫有尋找源頭的好奇心,尋根究底,把答案找出,這“發現”不至於盲目成為不必要的行為習慣。我們作為嬰幼兒老師都應該具備此學習心態,觀察了孩子行為,去思考背後原因,研究人類與環境互動的關係與模式,引領教育不斷往前發展。我們既然已有幸每天與孩子在這環境中,這就應該成為我們的習性;而思考背後的原因更應該成為蒙師的習慣!


英國詩人 John Dryden說: 我們首先會形成我們自己的習慣,然後我們的習慣會形成我們自己。


本文撰於2021年12月6日

34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文章: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