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家長教育的藝術》一文已經為大家連載了四期:
今天我們繼續為您更新本文的內容。如果您有關於幼稚教育、家長教育等方面的心得,歡迎在本文最末的右下角點擊“在看”,並給我們留言,謝謝您願意為孩子學習。
為了協助家長將理論融入實踐,我之前還設立了觀察班。借著觀察孩子「與硬環境互動」和「與軟環境互動」而產生的行為,向每位家長逐一解釋其背後狀況,作為口語尚未成熟的幼兒與家長溝通的橋樑;家長也可學習觀察及詢問。正是「學而時習之」也!這些課程均強調了父母對兒童行為觀察的重要性,提供了使理論內化作行為的過程方法。
這六年實行家長教育以來,家長十分認同,引起社會迴響。香港傳媒報導超過三十次。不用宣傳,只靠口碑,前來報名的家長絡繹不絕,短短六年我們成為超過70間幼院的顧問,也是收到了多次邀請參加學術交流研討會。從2009年臺北,至2010年首爾,再至2011年常州和北京,我們出席了多項國際會議,與國際教育家共同探討如何繼續推展家長教育的議題。
201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蘇利文大使也到訪本校作學術交流。擁有四十多年營辦幼稚園大中小學經驗的蘇利文大使讚揚我們推行的家長教育,並鼓勵本校繼續大力推展家長教育運動。
六年來,我們的誠意感動了家長,我們收到逾六千份問卷得到了98%的正面回饋與評價。家長們積極參加家長工作坊,他們不再是「教育」的局外人或投訴人,他們的改變和參與使幼稚教育得以在課堂外繼續良好地實行。教育學院觀摩及與世界幼稚教育聯合會OMEP的交流,讓家長更加明白教育工作者的用心,成為我們的合作夥伴。
這是家長一項自身角色的認知歷程,也是一次人性昇華的重要過程。通過家長教育,父母提高了自信,增強了自我形象,提升了自身角色的重要性。他們擁有一致的目標,不分富貴與否,互相幫忙,互相認同,互相尊重。從而使得教育平均化、和平化,帶來了和諧的氣氛。家長教育證書也提高了家長的地位,讓其真正成為教育的一份子甚至成為一個家長教育家。這一昇華不僅限於家長,它更是孩子,人民素質,社會文化乃至國家水準的推進與昇華。
家長教育穩定了人民素質,提升了人民層次。家長高度參與教育是最直接的行動,速度快,效果快。它有助於文化的傳承,社會的和諧,影響極其深遠。
家長與教師在幼稚教育中同時也充當著觀察員和研究員的身份。這便要求他們有很高的感悟性,邏輯性和行動性。要培養他們敏銳的感官,靈活的思維,豐富的知識,流暢的表達,準確的分析和樂觀的情緒。幼教專員更是需要有科學家的素質,通過修讀中、西醫學、哲學、人類學、心理學 (兒童及成人)、 環境學、社會學、教育學等來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作為觀察員和研究員更像是一道橋,有著連接和溝通的作用。既能主動地把最新科研民間化、平民化,取其最大研究效果下達家長,又能作為家庭、父母、孩子訊息訴求的管道,及時發現,及時支援。
這樣也可作為幼稚教育的研究中心,前線教學跟家長及孩子的接觸是最直接的一手研究資料。觀察和分析父母、孩子的天賦角色是教育路向的基礎,研究現今人類互動行為也將協助將來的發展,再將其優化,不斷思索考量教育相關各方之間的關係,以及它為中國的家庭,教育界和社會氣氛帶來的影響。
關係的研究
展望未來發展時,教育界應全力推動家長教育。家長教育是提升人民素質的最佳方法。它省人力、省時間、省金錢、效果快,也是協助各級教育包括幼教成功的基礎。教育家長比起培訓教師更為重要,應是教育的第一課。我們應建構先進的基礎教育體系,邁進新紀元教育新模式,令人民明白重要的教育階段不在大學而在幼教;從而真正地帶領幼教,推進幼教,發展幼教,推至另一層次。把幼教深化,把教育的根拔起,把幼教昇華,把「幼教之道」帶出。
國家是由眾多的家庭組成,家庭的健康便是國家的健康。要優化家長,把家長訓練成教育家,善用父母的本能發掘孩子的潛能。減少政府負擔,增強增加家長教育課及實踐課,不能光說,要用具體行動表現出力量來。這應是國家未來教育的高度關注重點,加速文明進步,影響深遠,也極有可能成為強國之本的重要元素!
為了國家「新」教育的出現,我們作為前線教育工作者願意為國家再努力!
再附上2009年8月「第一屆亞洲世界蒙特梭利國際會議」臺北講詞:
把蒙特梭利教育推至另一高峰:蒙特梭利家長教育運動
「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母親的手中。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啟發母親-人類的教育者。遺憾的是,真正理解這一意義的人卻很少。能左右國民命運的是母親的教育。」 —福祿貝爾
家長可以說是現今教育體系中最弱的一環。在商業化的香港,幼稚教育也商業化,市面上充斥著各種「教育」商品,在害怕輸在起點的心理下,家長一窩峰的購買這些商品。現在的家長雖然學歷、辦事能力均較以前高,但對什麼是教育卻沒有整全概念。
以往大部分母親帶幾個孩子絕無問題,為什麼現在帶一個孩子卻那麼困難?我們應只著重教師培訓,或應同時著重家長教育呢?我們應做事倍功半的補救工作還是預防工作呢?
在香港,家長教育通常是指由政府或志願團體舉辦的少數講座,零散,內容頗為以「健康教育」為主;幼兒院或幼稚園舉行家長會或工作坊更是簡短。在西方,家長教育發展得較早,政府或志願團體較重視也提供很多工作坊,免費或以優惠價鼓勵家長上課,但課程缺乏統整。我們想探討的不是中西家教發展的比較,而是為何成人好像沒有重視這一環,甚至是忽視,結果形成很多對孩子的誤解及偏見。
如果讓我們將整個教育體系重新安排,必將家長教育納入成為必修/選修科,並不斷提供課程讓家長持續進修及實踐。適合現今社會的家長教育必須完整有系統,將保育與教育結合,更重要的是讓家長實踐時(帶自己的孩子或其他孩子),應持續有導師指導。
教育要做得穩當扎實,資源配置應像一個金字塔:最頂端的是大學或以上,一般會以幼教為最底層。但最重要、最基礎的家長教育卻差不多沒有獲得分配資源!
完整、美好VS現實
可惜!我們現今的教育資源配置都是一個「倒轉金字塔」,根基不穩固容易倒下。這是政府和教育界的盲點?錯配?缺陷?失敗?或是誤區?尤其是在亞洲,我們對這層基礎教育的忽視應要嚴正反省。
0─3歲的發展對一個人最重要,有謂三歲定八十,孩子最初的三年掌握在媽媽、家庭和社區群體手中,而不是幼兒院的教育家。所以宣揚母親/家長/社區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須言喻。
蒙特梭利博士在《人的成長》一書中談及“成人革新”:「目前解放兒童並指明其能力的最大困難,並不在於尋找某種成功的教育方法,而在於如何克服成人對兒童的偏見。那麼一種成人的革新也須同時展開,因為要克服的障礙是在成人身上。」
「一種成人的革新」在這個年代必須理解為包括「家長教育」,並將這一環的重要性等同教育孩子和教師,才能拯救孩子來達至世界和平的教育。
女人當了媽媽後精神能力特別強(有些爸爸也有)。我們在香港完成了的家長教育班超越三千人,很多媽媽說生完孩子後覺得自己很不一樣,比起以前各方面的能力都強了很多,感受能力,觀察能力,表達能力等,對孩子的所有一切都敏感起來,對新生命好奇起來。我們會形容這是「對新生命產生興趣」的敏感期,假如在這個敏感期有幸接觸 蒙氏哲學的話,就更易及更快地掌握有關孩子的一切。很多蒙特梭利教師都是在有了孩子後才接觸蒙氏哲學,我們便是例子,這是孩子賜予我們的動力。
在「對新生命產生興趣」的敏感期裡享有已準備好的環境裡,就是家長得到機會學習,得到導師指導,一定會事半功倍,再說孩子的精神力量是來自人生的首席嚮導:母親。常常說教師要像母親,沒有人說母親應像教師。而母愛更視付出為收穫!這樣才顯得偉大!孩子的第一位成人,第一位模仿物件的教育實踐家——母親。她不受政治、制度約束,可行使最大的自由度的教育。施教者在不受限制的大環境及小環境裡可發揮的是無限。這股潛能我們不能忽視。能意識到母親教育潛能的領導者,必定可把優秀人類一批一批地誕生。
難道家長的天職cosmic task不就是教育孩子嗎?如蒙氏教育只著重教師培訓,只對老師有要求,而對家長沒有要求;只著重園所內的教育,而忽略家教,必事倍功半。請讓我們每位蒙氏教師不單成為孩子的導師,更要成為媽媽的導師。不但要喚醒兒童,更要喚醒家長。
我們在香港推行家長教育已經三年,期間三千多位家長參加了八至六十小時的課程,形成一個對蒙特梭利有基礎理念的群體。同時他們會透過我們的親子班,觀察實習最少十二小時,部分更已有數年!這個群體現時叫自己「蒙媽」,于日常生活中和網上交流如何實踐蒙氏理念用,他們形成一個個小社區,令優質教學法得到流傳。更在這兩、三年間形成蒙特梭利媽媽潮Montessori Mom Boom !
據這三千多位家長所填寫的問卷調查,差不多全部都表示蒙氏家長課程正面地改變了他們對孩子的態度,並改變了自己做人的態度。
的確,成人自已必先須先改變,才能正面地影響孩子、家庭、朋友、社會、甚至國家。我們的一位爸爸在上課後,不再打孩子並尊重他,更以一致的態度面對太太、家庭、公司以致社區團體,大家都見到他的改變,於是他的家庭、公司和社區團體的朋友,都齊齊來上家長班。蒙氏教育要與時並進,除了教育孩子及老師,更應將影響孩子至深遠的家長放在同等位置。蒙氏家長學校要跟蒙氏幼兒院同等重要,讓我們的優秀家長為「教育」一詞深化其意義。
注:「」是中文的引號,用於在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話、成語、格言、詩詞、音譯詞及特定稱謂等,也用於表示強調。如今我們常用的引號是從西方傳入中國的。
댓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