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兒童教育之父 - 福祿貝爾

蒙特梭利博士受著眾多先哲影響其教思育哲,其中一位是她多次提到的福祿貝爾。


弗里德里希 · 威廉 · 奥古斯特 · 福祿貝爾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öbel (1782-1852) 德國教育家。福氏童年受著父親影響,因為宗教的使命,他父親負上為人解決難題的天職。一眾鄉親父老常常到福氏家中請教各種煩惱,就這樣不自覺培育了小福祿貝爾為人服務的精神。幸運地,成長後的福祿貝爾把這種服務精神放在兒童成長上。福氏的主要著作有1826年的《人的教育》、1843年的《慈母曲及唱歌游戏集》及1861年的《幼儿园教育学》等。


當時懷孕的我,讀了從深圳書城買回來的蒙特梭利《兒童的秘密》,把我帶進了嬰幼兒教育的領域,時間飛逝,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2006年,開始把蒙特梭利帶到香港,進入普通家庭,實踐家長教育,這過程經歷很多很多。


我會說不是我陪伴兒子一起成長,而是我兒子一直陪伴着我的使命成長,他是我實驗室的小白鼠。我觀察著他的一舉一動,他是我動力的泉源。這隻小白鼠一直浸淫在我日常的工作中,孩子都有著海綿的吸收能力,他大學選擇了修讀心理學及兒童發展。上月,他高興向我說四年的大學課程可三年完成。相信兒子與福祿貝爾一樣,都吸收了家中的日常,成了銘印。


今天,讓我們看看世界兒童教育之父福祿貝爾如何影響着世界兒童教育之母蒙特梭利和我:

  • 在《基礎論》中提到:「教育、教學與教訓最重要的原理,必定是被動的、追隨的和保護的。決不可能是命令的、絕對的干涉方式。」這時強調教育上的自身活動的重要性。

  • 希望能可看到「真正」的發展與「健全」的成長。

  • 優良的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時,對學生的要求和命令,往往採取兩種方式,一種是「給」然後「取」的原理,另一個是「合一」和「分散」的原理。也就是教師方面積極的影響學生,另一方面聽取學生的意見。

  • 一方面給學生各種規定,同時也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因為教育雖然是固定的作用,卻也應該有可變動的彈性。

  • 首先要引導兒童自己行動,然後要求他觀察自己的行動,去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進而指導兒童鍛鍊自己的能力。也就是徹底透過行動,透過製作與生產,以表現自己內在的能力。換言之,就是將學生的內涵表現於外,從外在的事物,發現内在的涵義,使內在於外在得到統合,並指示自然現象的內涵,使精神上的內涵表現於外,使兩者能夠獲得統合。

  • 教師必須站在無限的立場去觀察有限,同時也要站在有限的立場去觀察無限的涵義,然後將兩者在人生活動中予以統合。

  • 教育的終極目的在於引導兒童,透過自我活動,將人類內在的神性,表現在生活當中。

  • 在流行的生涯教育,主張人類應該通過他的一生去做全生涯的規劃。

  • 因為人類具有知性和理性,能夠認識事物的真相,因此與萬物不同,且肩負著特別的使命和任務。所謂的教育,就是刺激能夠意識、思考、認識的人類,指導他了解自我內在的法則,也就是能夠意識神的屬性,然後以自己的決志充分向外表現,並利用純真的能夠完全實現的方法與手段,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的人類教育。此種教育必需是通過具體活動與表現才能達成。這就是福祿貝爾所說得自我活動原理。

  • 自我活動的原理:教育是教導兒童將自己內在的思想和感情自由地向外表現的作用。

  • 教育的責任就是幫助兒童實現這種自我的表現。因為自我表現就是自我活動,所以福祿貝爾的教育思想與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可以說是自我活動。

  • 要使學校像一所學校,使教室像一間教室,只有靠精神的力量。學校並不是傳授許多不同事物的就稱得上是學校。學校最重要的任務是將事物內在的永遠的統一的原理表現出來。學校裡面雖然有許多的老師,但是真正好的老師很少,教育機構雖然很多,但是能夠稱得上真正的學校卻很少。

  • 以精神為基礎:人類所有精神的方向,早就存在於無意識的純粹的幼兒期內。如果幼兒沒有具備這些精神能力,絕對不可能從幼兒期內突然發展出來。如果幼兒沒有具備這些能力,即使聰明能幹的母親,也不可能把孩子教育成具有知性和理性的人。因為沒有任何素質與胚芽成長的地方,絕不可能長出任何東西出來,更不可能向外面有任何的表現。不過我們必須真正具有愛心、尊敬幼兒, 和幼兒站在平等的地位,才能夠發現幼兒所具備的這些精神能力。

  • 福氏的宇宙觀是萬物中有一永久不滅的法则,此法则乃萬。物賴以生存,并支配及统一萬物。

  • 自我活動的原理:輔導幼童本身的活動,讓幼童自己决定自己的行動,成人不加以干涉,讓幼童藉此來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輔導他们自我操練通過他们的行動、工作,啟發他們的潜在力量。

如能了解這些道理, 我們就不難理解福祿貝爾所呼籲的「讓我們生活在孩子們裡面!」所代表的深遠的意義。因為只有和幼兒在一起,生活在幼兒當中,才能夠深刻地了解幼兒一舉一動的意義。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了解幼兒的行動和活動所表現的創造的意義。


Daisy LAU

25/3/2022



744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文章: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